為加快我國西部地區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西電東送能力,“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將在陜西投資1000億元,投資額接近“十三五”期間的三倍,加快電力重點項目建設,推進陜西電網全面升級。
檢查消缺、竣工驗收、系統調試……6月16日,位于江蘇常熟的虞城換流站內,工作人員正緊張地忙碌著,為即將到來的帶電試運行“大考”做著最后的準備工作。預計6月底,來自2000多公里外、我國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的首批400萬千瓦清潔水電,將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四省市,在這里落地,為華東地區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6月18日,1000千伏南陽—荊門—長沙特高壓跨越長江的螺山大跨越工程北岸跨越塔順利封頂,標志著世界首基“特高壓第一高塔”(塔高371米)的誕生。
初夏時節,秦嶺深處草木深綠,云霧繚繞,一座不起眼的變電站已在此默默駐守了半個世紀。
截至6月16日,我國第一條超高壓輸電線路330千伏劉家峽—天水—關中輸電線路運行50周年。50年來,330千伏劉天關線累計輸送電量740億千瓦時,為促進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社會民生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日,由中國能建東北院設計、國產自主研發的世界首臺首套交流可控自恢復消能裝置在內蒙±800千伏扎魯特換流站建成投運。該裝置能夠有效抑制電網暫態過電壓水平,顯著提高換流站直流輸送功率,大幅提升魯固直流送電能力。
“科技有‘無中生有’的作用,新的技術會帶動新的產業發展?!痹谥泄仓醒胄麄鞑?月6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特別是在特高壓輸電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科技發揮著支撐作用。
近日,由國家電網公司研制并建設的世界首套特高壓“可控自恢復消能裝置”在位于內蒙古扎魯特旗的±800千伏扎魯特換流站成功投運。
近日,世界首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云(南)廣(東)特高壓直流工程累計向廣東珠三角負荷中心輸送云南清潔水電突破3000億度,相當于節約標煤86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3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6萬噸,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83萬噸,減少粉塵排放4320萬噸,對優化東西部資源配置,實現東西部資源互補,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有著重要意義。
在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的長江邊,有一群電力“蜘蛛人”,他們每天攀爬、行走在二百多米高的跨越電塔上,奮戰在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池州長江大跨越施工現場,確保國家重點工程進度。
“十四五”期間,華中區域用電需求將持續增長,電力保障任務艱巨,需不斷優化加強電網網架結構。
5月3日,在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湖北段)(以下簡稱白江工程)鄂3標段架線施工現場,建設工人有條不紊地完成了該標段最后一檔導線的展放工作,標志著白江工程(湖北段)全線順利貫通。
3日從中國國家電網(以下簡稱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2日,世界最大特高壓換流站——四川涼山布拖換流站首次500千伏62母線GIL設備現場振蕩雷電沖擊試驗由國網青海電科院順利完成。此次試驗的完成,也標志著國網青海電力在成套沖擊電壓發生器經長途運輸并在現場開展雷電沖擊試驗方面的能力和經驗更加穩定成熟。
近日,國網湖北電力員工在漢江兩岸開展荊門—武漢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工程鐵塔組立工作。目前,該工程全面進入桿塔組立和導地線架設交叉施工高峰期,鐵塔組立工程量已完成65%,預計2022年10月完成全部施工,2022年12月投入運行。
4月16日,從武漢±800千伏換流站工程現場傳來喜訊,武漢站雙極四換流器168小時試運行結束,直流雙極全壓運行正常,標志著中國能建參與設計的陜北-湖北特高壓輸電工程正式投運。
中國特高壓電網輸電技術成熟,處世界領先,特高壓電網能起到平衡能源與負荷分布,促進新能源消納的作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國政府亦將持續加大資金方面對特高壓電網建設的支持力度,特高壓設備龍頭企業在2020-2021年業績增長確定性極高.